2024-02-27
一年365天,无惧风雨,医生准时出现在诊室、手术室、病房、办公室。走路、踩单车、公交车、地铁、自驾、医院班车,甚至是飞机,为了上班不迟到,医生也很拼!
2024-01-25有时一丝不苟,有时粗枝大叶 有时争分夺秒,有时忘记时间 有时爱美,有时却顾不上形象 有时是医生,有时候自己也是病人
2024-01-25在2023年5·12护士节来临之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羊城晚报特别策划微视频《曾以为……》,致敬如灯盏点亮夜的寂寥,陪伴患者走夜路的人——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
2024-01-25在疫情之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很多“大白”爸爸妈妈们依然坚守岗位,战疫抗癌两不误。作为白衣天使的孩子,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想自己的父母?他们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什么话呢?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医二代”,讲出了对护士爸/妈的心里话,用属于他们的方式,祝“大白”爸爸妈妈们护士节快乐。
2024-01-25仲夏的阳光洒在满头银发的老人脸上,尽管已是90岁高龄,她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个词:矍铄。采访是在肿瘤医院对面的竹丝村中山医家属宿舍楼里进行的,尽管已经加装了电梯,依然能从外墙读懂楼梯的年龄。就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夏日,我们走进了一位与中肿结缘一甲子的老人的家,听她娓娓道来和中肿的情缘故事。
2024-01-241957年,我从梅县考到中山医学院;1962年,我从中山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山一院肿瘤科;1964年肿瘤医院建院,整个中山一院肿瘤科一起归入,我们就成为了肿瘤医院的第一批“开拓者”。六十年静水深流,中肿有了积累和沉淀,在肿瘤学这个复杂的学科领域,以医院现在的平台规模和发展思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走肿瘤专科化发展的道路,深耕研究创新,一定能做出新的成绩。
2024-01-24六十载栉风沐雨,六十载薪火相传,中心发展的历史长卷波澜壮阔,每一篇都闪耀着璀璨荣光,而每个时代,也都有着成就斐然的奋进故事。对话中心原党委书记廖振尔教授,让我们一同重回新世纪之初中肿人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4-01-24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矗立在耀眼的阳光下,披着褚红色大理石外墙,方正而棱角分明的放疗中心楼竟缘起“一道光”。因为“那里更需要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技术”,1948年,中国放射学的创建、奠基人谢志光教授放弃了北京工作优厚的条件,来到了岭南大学,正是这一次“逆行追光”才有今天软硬件条件亚洲一流的放疗中心,也才有了如今肿瘤患者的希望灯塔——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正是在我们几代肿瘤防治人的不懈努力下,与放射线‘短兵相接’、‘赤膊上阵’的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放疗中心,这是我们半个世纪的汗水与付出的结晶!”这是87岁的老放疗人陈昆田教授对放疗事业的执着,也是一代又一代中肿人对肿瘤患者初心与使命的写照。
2024-01-2460年前的10月(1963年),27岁的我从中山二院调来,参加华南肿瘤医院筹建工作,经过半年的筹备,1964年3月华南肿瘤医院正式成立。自此,我也留院工作直至2006年7月完全退休(70岁)。退休后,我作为中心离退休党支部党员,始终关注医院发展,积极为医院建设规划及重大决策建言献策。直至今日,我和医院已经相处了一个甲子,亲历了医院的“前世今生”,看着它由小及大、由弱及强、由默默无闻到耀眼辉煌,直至成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新征程中的一颗“明珠”。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