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光为序(党建)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党建引领力。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守公立医院公益性,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4月-8月,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11月,接受科技自立自强专项巡视。
多措并举夯实党建根基,凝聚组织向心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全年共发展党员70名,其中,高知识群体占41%。
7月,开展“重走红色信念之路,再燃干事创业激情”支部书记红色教育培训。
10月,第三期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
筑牢宣传思想主阵地,锻造品牌传播力。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有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9-11月,打造科普精品“癌症防治 名医守护”,融媒锻造1000万肿瘤防治原创科普流量。
12月,医师节原创微视频《上班》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视频优秀奖”;中心荣获健康报社“优秀宣传组织奖”;原创MV《癌症那些事》获得2023大湾区健康科普大赛“最佳创意奖”。
02 循光而行(医疗)
中心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考核中位列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二,蝉联最高等级A。
6月,中国造口治疗师界的“黄埔军校”——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通过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的第五次办学资质复审。
7月,中心顺利获得国家电子病历六级及智慧服务三级认证,是广东省本年度唯一通过六级评审的医院。
9月,泌尿外科获批2023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5个。
9月,中心新增午间门诊、智能预问诊、名医团队挂号及床位预约等多项服务,持续改善就医体验。
9月,中心成为广州市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9-11月,中心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癌症防治 名医守护”系列大型科普+义诊公益活动,8个周六、308位专家,现场义诊人数累计达3280人次,线上科普惠及115万人次。
11月,作为广东省肿瘤专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行动牵头医院,中心联合7家优势医院,对口支持省内13家基层医院,提升区域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水平。
11月,中心开启“数字病理”时代,成为国内最早采用这一先进病理技术平台的两所肿瘤专科医院之一。
12月,中心新增2台手术机器人系统,进入双院区4机并行新阶段,为中心继续强势引领规范化肿瘤微创外科治疗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全年,中心审批开展医疗新技术项目16项,其中国际创新技术3项,国内创新技术6项。
黄埔院区启用两年多来,诊疗规模迈上新台阶:核心业务量呈现高增长态势,门诊、手术、放疗人次屡创峰值;新增CT机1台、MR机2台、DSA机1台、直线加速器1台、数字病理工作站1套;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及患者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学术品牌、患者体验全方位提升。
03 拾光而上(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月31日,首批派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的医护专家启程赴甘。全年累计开展新技术58项,有效推动了医疗业务量的增长和学科建设发展,填补甘肃省肿瘤诊疗领域多项空白。协助甘肃医院完成首届主诊医师负责制改革,累计完善各类医疗管理制度6项。累计派驻长期医护专家20人,参与或者指导手术共计2237例,短期赴甘肃医院开展业务指导专家共75人次,覆盖20个科室。与此同时,甘肃医院两次组织临床、行政管理骨干共36人赴中肿进行进修和交流,新入职医师共29人到中肿进行6-12个月的专科培训。
12月,第四代首台国产手术机器人落户甘肃医院,执行院长刘卓炜教授带领多学科手术团队开启机器人手术周活动,标志着甘肃医院正式迈入“肿瘤微创外科新时代”。
04 科技之光(创新)
2023年中心在Lancet、JAMA、BMJ、Nat Med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影响因子10.0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3篇,在影响因子20.0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31篇,论文质量持续提升、高水平成果涌现。
鼻咽癌领域,证实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率(JAMA,徐瑞华、麦海强团队;Cancer Cell,张力、方文峰团队),提出了复发鼻咽癌“减毒增效”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新技术,创新高效的“靶免”辅助治疗复发鼻咽癌新方案(Lancet、J Clin Oncol,陈明远团队),首次创新鼻咽癌患者内侧组咽后淋巴结区豁免放疗的“减毒”新技术,发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激活肿瘤免疫新机制(BMJ、Nat Med,马骏、孙颖团队),证实了同期放化疗后联合GP方案辅助化疗用于无转移N2-3期鼻咽癌治疗(Lancet Oncol,麦海强团队)。
消化系统肿瘤领域,首次证实Zolbetuximab与CAPOX联合方案疗效,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Nat Med,徐瑞华团队),建立了以基因组特征为依据的EGIC分型,为晚期食管鳞癌提供新的免疫治疗手段(Cancer Cell,徐瑞华,王峰团队),首次证实PD-1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Lancet Oncol,习勉团队),发现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通过抗体治疗新方案(Lancet Gastroenterol,徐瑞华团队),开发了新型温度记忆螺旋放射性核素支架(Adv Mater,张福君团队)。
基础前沿领域,发现了胰腺癌seRNA甲基化调控组蛋白修饰和癌基因表达新机制,解读了结直肠癌及其器官特异性转移中的异质癌干细胞样细胞(Nat Genet、Gut,林东昕、郑健团队),开发了具有中和保护抗体诱导能力的gB纳米颗粒蛋白(Cell Host Microbe,曾木圣团队),揭示了二氧化铪的辐射防护效应(Adv Mater,杨江、范卫君团队),揭示了肿瘤浸润CD8+T细胞代谢适应的新机制(Science Immunology,高嵩团队),揭示了阻断KAT8-IRF1凝聚体形成可增强抗肿瘤免疫(Nature Cancer,康铁邦团队)。
其他领域,为复发难治ENKTL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J Clin Oncol,黄慧强团队),提出了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新分型,评估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分型模型对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价值,探索了PD-1抗体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重要证据(J Thorac Oncol,张力、洪少东、杨云鹏、陈丽昆团队),为肝细胞癌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Radiology,周建华团队),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双免疫治疗提供新证据(J Hematol Oncol,张力、赵洪云团队)。
05 出海辰光(临床研究)
10月,由中心作为全球临床试验牵头单位,中国医药企业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含铂治疗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联合用于一线治疗。
此前,中心临床研究团队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全链条的试验过程管理、高质量的试验数据等得到国际同行认可,顺利通过美国FDA现场核查。
这是FDA有史以来批准的第一个鼻咽癌适应症,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个中国本土自主研发、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06 星河灿烂(科研)
2023年度,中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33项,获批直接经费7979万元,项目数、资助基金与中标率均再创历史新高。
3月,爱思唯尔发布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中心10位医学科学家上榜。
曾益新、马骏、徐瑞华、曾木圣、黄蓬、陈敏山、谢丹、宋立兵、张力入选临床医学学科高被引榜单,符立梧入选基础医学学科高被引榜单。
3月,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重组,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月,在2022年度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心位列全球肿瘤医院第四、中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
医院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美) | 1 | 1 | 1 | 1 | 1 |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 | 2 | 2 | 2 | 2 | 2 |
哈佛丹娜法伯癌症中心(美) | 3 | 3 | 3 | 3 | 3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 | 5 | 7 | 7 | 4 | 4 |
6月,中心有7项研究在第59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获得口头报告,占本次年会全部中国学者口头报告逾1/3。
6月,中心主办的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通讯》)影响因子达16.2,为亚洲影响因子最高的肿瘤学期刊,在中国肿瘤学领域影响力第一。
7月,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揭晓,中心位列综合榜第12位,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位,其中肿瘤学排名第2位。
8月,刘强教授牵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为中心首次承担该类国家级重大项目。
8月,陈明教授、周鹏辉研究员、范卫君教授牵头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0月,曾木圣团队与智飞生物开展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EB病毒抗肿瘤疫苗合作研发,“EB病毒疫苗合作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鼻咽癌防治迈入新阶段。
10月,中心11项研究亮相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在最重磅的研究——优选论文和简短口头报告专场,中肿均是全国入选数量最多的医院;在全球的34项消化道肿瘤研究中,有7项来自中肿,占20.6%。
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心共有31位学者入选。
曾益新、林东昕、徐瑞华、黄蓬、张力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曾益新、林东昕、徐瑞华、马骏、曾木圣、孙颖、麦海强、王峰、黄蓬、张力、陈敏山、谢丹、符立梧、谢小明、贾卫华、刘慧、陈卓佳、骆卉妍、方文峰、唐玲珑、宋立兵、鞠怀强、唐海林、黄慧琳、陈雨沛、毛燕萍、王风华、杨静、刘泽先、廖雯婷、王韵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11月,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徐瑞华教授连续入选。
07 中肿荣光(人才)
2月,马骏教授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4月,徐瑞华、王峰团队研究成果入选《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5月,徐瑞华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5月,张力教授团队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月,曾木圣研究员荣获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8月,陈明远教授团队荣获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8月,唐玲珑、蔡清清教授入选高层次人才项目。
8月,郑健研究员入选国家杰青。
8月,廖丹副研究员入选国家优青。
11月,马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月,马骏教授荣获2023年度谈家桢临床医学奖。
11月,马骏、孙颖、唐玲珑团队三度斩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
12月,徐瑞华教授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08 薪火相传(教学)
6月,博士研究生邹宇田当选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
7月,中山大学举办第十一届教师教学竞赛,李梅副主任医师荣获通识组一等奖。
8月,中心《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高层次肿瘤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获评中山大学首届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双能共健”的放疗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评二等奖。
12月,中山大学举办第十七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孔令亨副主任医师荣获二等奖。
09 微光成炬(文化)
2月,财务处综合收费处荣获第21届“广东省青年文明号”。
3月,放疗科荣获第九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3月,儿童肿瘤科获评“广东省先进女职工集体”。
5月,王峰教授荣获第25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8月,孙颖教授当选2023年“广州最美医师”。
8月,刘卓炜教授荣获“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个人”。
9月,鼻咽科荣获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10月,彭望清团队领衔的绩效项目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是中心在管理领域首次获得的国家级荣誉。
10月,中国教育工会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是中山大学唯一入选的单位。
10 向光前行(天河院区)
12月7日,由天河区与中山大学共建的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开工仪式在天河区举行。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规划1100张病床,总建筑面积约29.97万平方米,项目预计在2027年12月竣工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顶尖优质肿瘤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